查看原文
其他

从大便姿势,看中西厕所文明史

钟晓君 社会学了没 2020-09-12



原创

作者:钟晓君

转载请联系isocialor

编辑:

鳗鱼


社长说

过日子,就是吃喝拉撒。



●  

从大便姿势,看中西厕所文明史
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着一句评价,“中国的美食享誉全球,中国的公厕却臭名远扬”。


在2013年,一个关于中国公厕的视频在网上流传,观看次数达到80多万次。在留言区里,有上千条来自外国游客的中国公厕体验报告。


“我5年前去过中国旅游,呃,公厕的那股味道,我至今还记得,不,应该说我有心理阴影。”


“万一要长途旅行,到附近的西餐厅或西式快餐连锁店(如麦当劳)解决。否则,你就试试中国蹲厕吧。不开玩笑,我在中国旅游,憋了一周不拉屎。”

 

有“蹲厕恐惧症”(squatting phobia)的外国游客远比国人想象中的多。中国公厕没有充足的手纸,恶臭冲天,没有个人隐私可言……所有这些汇成外国游客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:为什么中国公厕如此“脏、乱、臭”? 


在一个“中国旅游指导”的英文网站上,在“旅行准备”的目录下有一篇“中国公厕”的文章。文章教外国游客如何辨别“男女”二字,以防上错厕所。当然,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问人。即便中国人不会说英文,也会很乐意帮助你的(比如,你指指自己,指指厕所,他们就会明白你的意思)。

 

圈厕相连:粪便是个好东西


事实上,长期以来,中国的厕所一直是个充满污垢、臭气冲天的场所。


据研究,中国公厕最早起源于军营。在当时,有不少厕所对外开放,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收集粪便,卖给农民当作肥料。 


“厕”这个汉字,存在了至少2000年。根据《说文解字》,“厕”的意思是“清”,说明老祖宗认为厕所是要时时刻刻保持清洁干净的。


有这样的觉悟是好的,只可惜,实际情况却往往事与愿违。中国古代的“厕”又跟“圂”(读音:hùn)相通。那么,“圂”是什么意思呢?从字形上看,这是把猪围起来,指的就是猪圈。


古时的厕所往往跟猪圈连在一起,人们的粪便通过一条管道连接到猪圈。古人习惯用人的屎尿来喂猪,圈厕相连的做法可谓好处多多。人排便了,猪有东西吃了,空间也节省了,一举多得。但是这种做法的卫生情况之差、臭可想而知。

 

海南省海口市在2011年1月30日的展览上曾展示过由灰陶制成的汉代猪圈模型。左边和正中部分都是猪舍,右边则是厕所。/ Peng Tong,VCG 摄

 

 《南岛杂话》插图中的琉球猪厕 / 名越左源太 (1820-1881) 

 

圈厕相连的做法在亚洲地区广泛流行,直到今天,依然可以在中国的农村、朝鲜和印度部分地区可以看到。


反观同一时期的西方人,虽然他们也将粪便集中处理,但东西方文化对粪便的看法大有不同。美国作家朱莉·霍兰(Julie Horan)在《厕神:厕所的文明史》里提到,东方农耕文明视粪便为珍宝,是绝佳的肥料。而在西方人眼里,粪便就是粪便,只不过是令人厌恶的排泄物。


正是西方人这种对粪便避而不及的态度,才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有效地、干净地处理粪便,并发明出影响全世界的冲水马桶。 

 

南坐北蹲


当厕所进入到中国家庭时,南北地区展现出了不同的排便风俗。在介绍南宋临安城风土人情的《梦梁录》里,就记载着北方人习惯在粪坑蹲着排便、而南方人坐在马桶上排便的情况。


北方人倾向于选择蹲厕(squat toilet)是因为北方地区常年缺少雨水,蹲厕便于把人的粪便集中起来,作为肥料使用。而在长江以南的地区,座厕(sitting toilet)则更为普遍。这里说的座厕与后来的马桶有差异,但为了和北方人的蹲厕区分,也统一称为座厕。这种座厕比较原始,通常先挖一个粗糙的坑,再在上面放置一块木制长凳。有时候,所谓的“木制长凳”也不过是一块厚木板或者厚树枝。木板上有孔,方便人们排泄。


从城市来看,又是另一番景象。南方城市的居民没有独立的浴室,通常会在一个可装水的木制桶状的坐便器上如厕,英文叫“horse bucket”, 这个单词直到今天依然是“马桶”的意思。“


南方的地区习用马桶,木料制成,其上有盖,平时置于屋角”。在当时,要是哪户人家嫁女,还会准备一只马桶作为陪嫁嫁妆,毕竟,吃喝拉撒,拉和撒也是人生的大事之一。


与此相类似的是,在中世纪的欧洲,人们也大多使用便盆


马桶和便盆,用起来好用是好用,清理起来却颇费工夫。每日清早,大伙拎着马桶把粪便倒在附近的沟渠或河流里,再用竹刷给马桶“洗刷刷”;又或者交给专门负责倒屎的人,俗称“倾脚头”来处理。比较文化学者金文学在其书《中国人, 日本人, 韩国人》里如此描述:“到了早晨,倒马桶的声音此起彼伏,因而形成一首雄壮的交响协奏曲……”

 

图左:在江苏省南京展出的木制马桶 / VCG 摄,图右:蹲厕 / VCG 摄

 

中世纪欧洲人如何解决排泄物?往窗外倒屎倒尿……16世纪的巴黎被誉为文明之都,但居民随意倒屎尿的行为令国王十分头痛,连文明之都尚且如此,其他城市可想而知

 

西风影响下的中国公厕


在近代,中国公厕的改造、国人的如厕习惯则与西方殖民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
历史学家王迪描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,对北京的印象:“北京遍地屎尿,垃圾堆积,臭气熏天……他们发现,北京就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厕所。”面对这样一个露天厕所,以及随地大小便的国人,德军颁布了禁止随地大小便的法令。

 

民国时期的厕所,情况不容乐观


民国时期,西式冲水厕所传入中国。但是,这种干净、整洁,不再“臭气冲天”的新式厕所仅限租界内。当时广大的平民百姓还无缘享受。


据记载,以广州为例,“民国初期,广州有厕所(指的是公厕,笔者注)六七百间……到日军侵占时期,这些公厕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。抗战胜利后,公厕只剩下了200多间,能符合卫生标准的仅有18间” 。


面对全城脏乱差的卫生问题,国民政府在1943年宣布: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公厕,对在公共区域内随地大小便的行为进行处罚。从此,公共卫生与建立近代民主国家、近代医疗保健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。

 

屁股是西式的,头脑是中式的


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,西式马桶自然也传入到中国。但是,由于国人的如厕习惯和马桶对抽水系统的要求等,时至今日,中国的公厕,不论南方还是北方,大部分仍是蹲厕。


一是因为蹲厕的建设和维修成本比马桶低,其次是国人普遍认为蹲厕比马桶更卫生,毕竟不必与他人在同一便器上进行亲密肢体接触。


但是,不论是蹲着还是坐着,国人的如厕文化实在令人堪忧。李敖曾说过,国人的大便文化,是全盘西化,但大脑却不如屁股先进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他举了一个故事。


剧作家齐如山带着一批中国北方工人坐列车到国外。他知道北方人习惯蹲坑,没怎么用过列车上的马桶,便语重心长地提点大家要注意,不要蹲在马桶上排便。“因为鞋底有钉子,所以把人家恭桶(马桶)上之漆面,都给踩了许多印子”,踩了印子是一回事,因为彼时西方人大都习用马桶,如此一来,就会被人笑话,丢了中国人的脸。


这可是发生在上世纪的事啊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国人蹲在马桶上拉屎拉尿的事依然可以见到。


此外,还有诸如上一趟公厕就把几米的厕纸偷走;如厕后不冲水,把粪便留给后来者,不排队如厕……让外国游客心生厌恶的,除了臭气冲天的公厕外,还有国人的如厕陋习。


为了改善中国公厕“脏、乱、臭”的现象,从2015年开始,中国掀起了一场名为“厕所革命”的改造活动,旨在从旅游景区开始,一直延伸到偏远农村地区,全面提升“中国公厕”的形象。


这项活动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。先来看看曾让外国游客谈之色变的公厕:

曾经让外国游客谈之色变的中国公厕

 

再对比现在升级后的公厕:

改造之后的中国公厕,面貌焕然一新

公厕数量位列全国前十名的城市,来自《中国日报》

 

由于成果显著,中国公厕的面貌焕然一新,这场 “厕所革命”吸引了众多外媒的目光。靠着新式科技的力量,还出现了智能厕所、环保厕所、节水厕所……


当然,比起新式厕所,改变国人的如厕陋习这个问题更加迫在眉睫,道阻且长。毕竟半个世纪过去了,依然有不少人长着西式屁股,顶着中式脑袋。


不论你是“蹲”派,还是“坐”派,公厕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!

 

资料来源:

1. Chinese Toilet, The China Guide , https://www.thechinaguide.com/preparation/chinese-toilet

2. Dai Wangyun, Seats, Squats, and Leaves: A Brief History of Chinese Toilets, The SixTone, http://www.sixthtone.com/news/1001550/seats%2C-squats%2C-and-leaves-a-brief-history-of-chinese-toilets

3. Cheng Si, Technology set to drive China's toilet revolution forward, China Daily, 2018, March 29th, http://www.chinadaily.com.cn/a/201803/29/WS5abc3ab9a3105cdcf6514f96_1.html

4. 朱莉·霍兰(Julie Horan),《厕神:厕所的文明史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8年4月

5. 胡佐超主编,戴吾三等著,《影响世界的发明专利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10年5月

6. 金文学著,金英兰译,《中国人,日本人,韩国人》,山东出版社,2002年6月

7. Jonathan Isbit , Nature Knows Best: Health Benefits of the Natural Squatting Position, Natures Platform,2008.

8. Sarah Zhang, Why Can’t Everyone do the ‘Asian Squat’?, the Atlantic, 2018, March 16th , https://www.theatlantic.com/health/archive/2018/03/can-you-do-the-asian-squat/555716/

9. 张明扬,“厕所的东西方竞争史”,2013年6月21日,http://dajia.qq.com/blog/185795051814404.html

10. 额尔瑾,“中国公厕发展史:从随地解决到免费如厕”,2016年5月25日,观察者,http://www.guancha.cn/EErJin/2016_05_25_361593_2.shtml

11. 王迪,“中国人乱撒尿的习惯是如何改变的”,2017年10月29日,http://dajia.qq.com/original/category/wd20171029.html

12. 李守力,“说文解字:为什么说上厕所下厨房”,2014年6月19日,http://news.banbijiang.com/dushu/suibi/2014/0619/156642.html 

13. 温莎,“外媒:中国“厕所革命”成果斐然”,《青年参考》,2018年3月21日第12版,

http://qnck.cyol.com/html/2018-03/21/nw.D110000qnck_20180321_1-12.htm

14. 李敖,“从大便姿势看全盘西化”,https://kknews.cc/news/pn9bxl8.html

 

图片来源:

1. https://www.thechinaguide.com/preparation/chinese-toilet

2. http://www.sixthtone.com/news/1001550/seats%2C-squats%2C-and-leaves-a-brief-history-of-chinese-toilets

3. 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B1%AC%E5%BB%81#/media/File:Pig_toilet1.jpg

4. http://www.sixthtone.com/news/1001550/seats%2C-squats%2C-and-leaves-a-brief-history-of-chinese-toilets

5. http://www.sixthtone.com/news/1001550/seats%2C-squats%2C-and-leaves-a-brief-history-of-chinese-toilets

6. http://www.sulabhtoiletmuseum.org/history-of-toilets/

7. http://dajia.qq.com/original/category/wd20171029.html

8. http://www.naturesplatform.com/health_benefits.html#appendicitis

9. https://www.quora.com/In-the-Peoples-Republic-of-China-why-are-squat-toilets-common-How-does-one-use-one

10. http://www.naturesplatform.com/health_benefits.html#appendicitis

11. http://www.naturesplatform.com/health_benefits.html#appendicitis

12. https://toilet-guru.com/china.php

13. https://www.thechinaguide.com/preparation/chinese-toilet

14. http://www.chinadaily.com.cn/a/201803/29/WS5abc3ab9a3105cdcf6514f96_1.html


●  

1

 你可能会喜欢:

小时候,你是怎么学会撒谎的?

四川火锅 VS 重庆火锅,为什么相互伤害?| 探物



社会学了没

泛社会兴趣社区

理解社会 探索自我


微信 ID: socialor

合作请加微信:isocialor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